2025年7月18日至2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的30名队员,怀揣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初心,前往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的黄冈市罗田县,开展为期四天的板栗产业发展专项调研。罗田县板栗种植历史悠久诚利和,现有种植面积115万亩,年总产量约7.8万吨,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当前产业面临品种更新滞后、深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推广乏力等困境。为此,服务队联合学校农业技术、经济管理专业教师提前调研筹备,经与罗田县农业农村局对接,确定以大别山农业智慧园、骆驼坳镇板栗种植园、三里桥村委会为核心调研点位,靶向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调研首站,队员们走进大别山农业智慧园诚利和,探寻科技赋能板栗产业的创新路径。在智慧园的智能化加工车间内,全自动清洗、筛选、包装生产线高速运转,原本需要25人耗时一天完成的板栗初加工流程,借助智能设备4小时即可完成,且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产品展销中心里,板栗被开发成板栗酱、板栗膳食纤维饼干、板栗养生茶等18类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原料直接销售增长5至8倍。智慧园运营总监介绍:“我们推行‘智慧园+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已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的5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加工,户均年增收4000元。”队员们详细记录智能温控烘干设备的参数设置,对比不同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反馈数据,为后续提出技术改良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展开剩余64%紧接着,服务队前往骆驼坳镇板栗种植园,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产业发展“痛点”。彼时正值板栗膨大期,种植园里的板栗树长势旺盛,种植能手张大叔向队员们介绍改良品种“罗田三号”:“这个品种抗病性强诚利和,比传统品种成熟期早10天,产量提高20%,收购价每斤能多卖0.8元。”队员们实地考察发现,种植园已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现精准施肥灌溉,水资源利用率提升50%;同时推广“板栗林+散养土鸡”的生态种养模式,每年为种植园增加额外收益10万元。此外,种植园打造的“生态板栗观光园”,去年接待亲子采摘、研学团队共8000余人次,成功实现“农旅融合”新突破。
最后,服务队来到三里桥村委会,与村“两委”成员、种植户代表、本地收购商召开多方座谈会,共商产业发展良策。“板栗成熟后集中上市,容易出现‘价贱卖难’问题,而且储存时间短,损耗率高。”种植户刘大哥的困扰引发众人共鸣;村主任也坦言,村里缺乏专业营销人才,优质板栗的知名度仅限于本地。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现场演示板栗剥壳机的操作技巧,分享板栗冷藏保鲜的实用方法;为拓宽销售渠道,队员们帮助村民拍摄板栗种植、加工的宣传视频,指导他们搭建线上销售小程序,并组建“罗田板栗产销互助群”,承诺后续将持续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动态。
此次调研中,“志远”志愿服务队共走访5家板栗深加工企业、42户种植户,完成260次深度访谈,回收720份有效问卷,最终形成《罗田县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报告》,并编制《优质板栗品种培育指南》《生态种植技术手册》《线上营销推广攻略》等实用材料。下一步,服务队将联合学校专家团队再次赴罗田开展专题培训,推动校地合作建立“板栗产业示范基地”,以青年力量助力罗田板栗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图为队员们于智慧园的合影。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向板栗种植户了解近期板栗销售情况诚利和。张晓曼 供图
发布于:湖北省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