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307家中小学校伍洲配资,完成党组织书记、校长分设或专职副书记配备;统筹近1400名事业编制,调剂给生源流入多、编制缺口大的县区……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国之大计。近年来,龙岩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教育强市”战略,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为突破口,持续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为闽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双减”政策落地,在龙岩市教育局初等与幼儿教育科加挂“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牌子,并为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核增事业编制,专门承接校外培训监管的事务性工作,让“双减”减负担、增实效。同时,落实专门教育发展要求,支持设立“龙岩市第十一中学”并给予充足编制保障,填补市级专门学校空白,完善教育服务体系。
早在2022年6月前,龙岩市便以县级为单位实现公办中小学教师编制全面达标,提前完成中央编办与教育部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逐年核对、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在校生数实时优化教职工编制配备伍洲配资,确保师资与教学需求精准匹配。
针对部分区域生源激增、编制缺口问题,龙岩市打破层级与区域限制,建立市县两级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近年来已从市级及部分县(市、区)统筹近1400名事业编制,定向调剂至新罗、上杭等生源流入多的地区,保障新增教师用编需求。今年以来,通过“用空编、预用退休编制、提前核预编”等方式,为市属中小学批复预先用编88名,让师资保障“快人一步”。
展开剩余43%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龙岩市委编办开展了“应对在校生数峰谷变化”课题研究,走访市县教育部门与学校,预测未来5-10年学生规模,制定编制动态调整对策,推动教育编制管理从“短期应对”转向“中长期规划”。
全面推行“县管校聘”改革,赋予教育部门在核定编制总额内,统筹调配区域内学校、学段师资的权限,让优质师资动起来。同时,龙岩市委编办联合教育部门推进“总校制”办学,通过实行总校长负责制、核增编制与岗位职数等举措,放大优质学校辐射效应。
例如,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集团领办学校,按编制总数的5%额外核增教职工编制;为龙岩第一中学核增正科级副校长职数,专项用于南部新城分校建设管理,以编制资源倾斜助力薄弱学校提升,推动闽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均衡。
龙岩市委编办主任李建斌表示,将持续聚焦“教育强市”战略,进一步深化拓展课题研究成果,加快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办中小学教育编制资源配置机制伍洲配资,让更多优质教育成果惠及闽西群众,为推动龙岩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记者 罗焕辉 通讯员 廖传锦)
发布于:北京市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